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古代文学文化知识,文化知识类题目,这类题目涉及的知识面宽、影象量大,成为了许多孩子的学习难点。更有许多学生基本上靠“蒙”来举行回覆。
文化知识的积累没有捷径,靠得就是天天的坚持,坚持下去一定会看到回报的!◆古代重要作家1.曹操,字孟德,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、军事家、诗人。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著称。
课本选其作《观沧海》。2.诸葛亮,字孔明,被誉为“智圣”,三国时蜀汉政治家、军事家。
我们学过他的《诫子书》《出师表》等。3.刘桢,字公干,东汉末诗人,“建安七子”之一。
后人以其与曹植并举,称为“曹刘”。我们学过他的《赠从弟(其二)》。
建安七子:是东汉建安年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:包罗孔融、陈琳、王粲、徐干、阮瑀、应玚、刘桢。4.陶渊明,一名潜,字元亮,号五柳先生,东晋著名诗人。
被称为“古今隐逸诗人之宗”。我们学过他的《饮酒(其五)》《桃花源记》。5.郦道元,字善长,范阳涿县人,北魏地理学家。
我们学过的《三峡》选自《水经注校证》。6.陶弘景,字通明,自号华阳隐居,南朝齐梁时思想家、医学家,有《陶隐居集》。我们学过他的《答谢中书书》。
7.王维,字摩诘,唐代诗人、画家,官至尚书右丞,故世称“王右丞”,有“诗佛”之称。山水田园派代表人物之一,诗与孟浩然齐名,并称“王孟”。他的诗画被苏轼评价为“诗中有画,画中有诗”。
我们学过他的《竹里馆》《使至塞上》。8.王勃,字子安,唐代诗人。课本选其作《送杜少府之任蜀州》。
9.李白,字太白,号青莲居士,唐代浪漫主义诗人,被誉为“诗仙”。其诗想象富厚,语言美丽生动,气势派头豪迈飘逸。
课本选其作《行路难(其一)》《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》《渡荆门送别》等。10.杜甫,字子美,自号少陵野老。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。杜甫被后人称为“诗圣”,他的诗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历程,被称为“诗史”。
代表作有“三吏”“三别”。课本选其作《春望》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《望岳》等。11.岑参,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,与高适并称“高岑”。我们学过他的《逢入京使》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》。
12.韩愈,字退之,世称“昌黎先生”。唐代良好的文学家、思想家、哲学家、政治家,谥号“文”,故称“韩文公”,古文运动的提倡者,“唐宋八大家”之首。课本选其作《马说》《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》。唐宋八大家:唐代的韩愈、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、“三苏”(苏洵、苏轼、苏辙)、王安石、曾巩。
13.刘禹锡,唐代文学家、哲学家,字梦得,有“诗豪”之称。曾任太子来宾,世称“刘来宾”。课本选其作《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》《陋室铭》。
14.白居易,字乐天,晚年号香山居士,唐代诗人。其诗与元稹齐名,称“元白”,与刘禹锡齐名称“刘白”。提倡新乐府运动,主张“文章合为时而著,歌诗合为事而作”。其诗歌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,语言平易通俗,有“诗魔”和“诗王”之称。
我们学过他的《钱塘湖春行》《卖炭翁》。15.李贺,字长吉,唐代诗人,世人称他为“诗鬼”。
课本选其作《雁门太守行》。16.杜牧,唐代文学家,字牧之,号樊川居士,与李商隐并称“小李杜”。课本选其作《赤壁》《泊秦淮》。
17.李商隐,字义山,号玉谿生,唐代诗人。课本选其作《夜雨寄北》《无题》。
18.柳宗元,字子厚,唐代文学家,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。世称“柳河东”“河东先生”,因官终柳州刺史,又称“柳柳州”。
柳宗元与韩愈并称“韩柳”,与刘禹锡并称“刘柳”,与王维、孟浩然、韦应物并称“王孟韦柳”。我们学过他的《小石潭记》。19.温庭筠,本名岐,字飞卿,唐代诗人。
被尊为“花间词派”之鼻祖。醒目音律、工诗,与李商隐齐名,时称“温李”。在词史上,与韦庄齐名,并称“温韦”。我们学过他的《商山早行》。
20.范仲淹,字希文,谥文正,北宋著名文学家、政治家。课本选其作《渔家傲·秋思》《岳阳楼记》等。21.欧阳修,字永叔,自号醉翁,晚年又号六一居士,北宋政治家、文学家,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。
课本选其作《醉翁亭记》《卖油翁》。22.王安石,字介甫,号半山,北宋著名的思想家、政治家、文学家。
课本选其作《登飞来峰》。23.晏殊,字同叔,北宋政治家、文学家。
婉约派词人,与其子晏几道,被称为“大晏”和“小晏”。我们学过他的《浣溪沙(一曲新词酒一杯)》。24.苏轼,字子瞻,号东坡居士,后人称之为“苏东坡”。
北宋文学家、书画家。与父洵、弟辙合称“三苏”。课本选其作《水调歌头(明月几时有)》《江城子·密州出猎》《记承天寺夜游》。25.李清照,号易安居士,宋代女词人,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。
课本选其作《如梦令(常记溪亭日暮)》《渔家傲(天接云涛连晚雾)》。26.陆游,字务观,号放翁,南宋诗人。
课本选其作《游山西村》。27.辛弃疾,字幼安,号稼轩,南宋豪迈派词人,人称“词中之龙”,与苏轼合称“苏辛”。课本选其作《南乡子·登京口北固亭有怀》《破阵子·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》。
28.文天祥,字履善,又字宋瑞,号文山,南宋政治家、文学家。课本选其作《过零丁洋》。29.马致远,元代戏曲作家,散曲家。
他的《天净沙·秋思》是一首被誉为“秋思之祖”的小令。30.张养浩,字希孟,号云庄,元代文学家、散曲家。
所著散曲以豪迈著称。课本选其作《山坡羊·潼眷注古》。
31.张岱,字宗子,又字石公,号陶庵,又号蝶庵居士,明末清初文学家。课本中的《湖心亭看雪》选自《陶庵梦忆》。32.龚自珍,字璱人,号定盦,清代思想家、文学家。课本选其作《己亥杂诗》。
◆古代重要作品1.《诗经》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,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,又称为“诗三百”。本只称《诗》,儒家列为经典之一,故称《诗经》。这些诗歌分为风、雅、颂三部门。
风,又叫“国风”,是各地的民歌,共有十五国风;“雅”是正统的宫廷乐歌,用于宴会的仪式;“颂”是祭祀乐歌,用于宫廷宗庙祭祀。诗经形式以四言为主,运用赋、比、兴手法。课本中《关雎》《蒹葭》均选于此。
“五经”:《诗经》《尚书》《礼记》《周易》《春秋》。2.《论语》是记载孔子及其门生言行的书。是一部语录体散文,儒家经典著作之一。孔子,名丘,字仲尼,春秋末期鲁国人,古代伟大的教育家、思想家、政治家。
“四书”即《大学》《中庸》《论语》《孟子》。3.《孟子》是记载孟子言行的著作,共七篇,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门生万章、公孙丑等人配合编著的。孟子,名轲,邹(今山东邹城东南)人,战国时期思想家,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,与孔子并称“孔孟”,世称“亚圣”。课本中《鱼我所欲也》《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》《富贵不能淫》都出自《孟子》。
4.《庄子》是道家经典之一。庄周,战国中期宋国人,哲学家,道家代表人物。课本中《北冥有鱼》《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》均出自《庄子》。5.《墨子》一书现在一般认为是墨子的门生及其再传门生对墨子言行的辑录。
墨子,名翟,是春秋战国之际墨家学派的首创人。6.《礼记》,儒家经典之一。
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,相传为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。课本中《虽有嘉肴》《大道之行也》选自《礼记》。
7.《左传》,又称《春秋左氏传》《左氏春秋》,它纪录了公元前722年以后二百多年间的许多史料,是一部编年体的史学和文学名著。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,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。课本中《曹刿论战》选自《左传》。
编年体,是以年月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的史书体裁。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,按年、月、日顺序来记述史事。8.《列子》是列子及其门生以及列子后学著作的汇编。
全书八篇,一百四十章,由哲理散文、寓言故事、神话故事、历史故事组成。基本上以寓言形式来表达精微的哲理。课本中《愚公移山》选自《列子·汤问》。9.《战国策》是西汉末年刘向凭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国别体史书,纪录了战国时期各国游说之士的计谋,共三十三篇,分为十二策,有许多讲求劝谏艺术的名篇。
课本中《邹忌讽齐王纳谏》选自《战国策》。国别体,以国家为单元,划分记叙其历史事件。
《国语》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,是一部门国记事的历史散文。10.《史记》是我国最早的纪传体通史,作者司马迁,字子长,西汉史学家、思想家、文学家。
《史记》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,全书共一百三十篇,包罗十二本纪、十表、八书、三十世家、七十列传。鲁迅称之为“史家之绝唱,无韵之《离骚》”。课本中《周亚夫军细柳》选自《史记》。纪传体,是以本纪、列传人物为纲,时间为纬,反映历史事件的一种史书编纂体例。
从体裁的形式上看,纪传体是本纪、世家、列传、书、表的综合。11.《木兰诗》(又名《木兰辞》《木兰歌》)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,选自北宋郭茂倩编的《乐府诗集》。
《木兰诗》与《孔雀东南飞》合称为“乐府双璧”。12.《世说新语》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。课本中《咏雪》《陈太丘与友期行》选于此。13.《资治通鉴》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史书。
纪录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,它以时间为纲,事件为目,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。14.《聊斋志异》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,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,“聊斋”是他的书屋名,“志”是纪录,“异”是奇怪的事情。
◆重要文体1.铭,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好事的文字,厥后成为一种文体,一般都用韵。如刘禹锡的《陋室铭》。2.说,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,一般叙事兼议论,讲明作者对社会生活中的某个问题或某种现象的看法,从本质上说,它是属于议论性的文体,与现代的杂文或杂感小品相似。如周敦颐的《爱莲说》,韩愈的《马说》。
3.记,古代的一种散文。这类文章内容大多是游记,用来记叙旅途见闻和某地政治生活、社碰面貌、风土人情、山川景物及胜景奇迹等。也有普通的叙事性散文或者“杂记”。
如范仲淹的《岳阳楼记》,欧阳修的《醉翁亭记》。4.序,又名“序言”“前言”“引言”,是放在著作或正文之前的文章。
古代尚有一种序是惜别赠言的文字,叫作“赠序”,内容多是对所赠亲友的赞许、推崇或勉励之辞,如宋濂的《送东阳马生序》。5.表,古代臣子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,言辞往往敬重、恳切。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,“动之以情”是这种文体的基本特征。
如诸葛亮的《出师表》就是“表”中的规范。◆天文银河:又称银汉、天河、天汉、星汉、云汉,是横跨星空的一条乳白色亮带,由1000亿颗以上的恒星组成。
(“星汉辉煌光耀,若出其里”《观沧海》七上)北斗:又称“北斗七星”,即天枢、天璇、天玑、天权、玉衡、开阳、摇光。排列如斗杓,故称“北斗”。
(“斗折蛇行”《小石潭记》八下)◆节令、节日四时:指春夏秋冬四季。夏历以正月、二、三月为春季,划分称作孟春、仲春、季春;以四、五、六月为夏季,划分称作孟夏、仲夏、季夏;秋季、冬季以此类推。(“天启壬戌秋日”《核舟记》八下)二十四节气:我国传统历法中表现季节、物候、气候变化以及确立“十二月建”的特定节令。
用来指导农事,划分是:立春、雨水、惊蛰、春分、清明、谷雨、立夏、小满、芒种、夏至、小暑、大暑、立秋、处暑、白露、秋分、寒露、霜降、立冬、小雪、大雪、冬至、小寒、大寒。(“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销魂”《清明》综合性学习·古诗苑闲步八下;郦道元《三峡》中“每至晴初霜旦,林寒涧肃……哀转久绝”所形貌的是霜降至立冬节气之间的景物)二十四节气春季(2~4月)立春、雨水、惊蛰、春分、清明、谷雨夏季(5~7月)立夏、小满、芒种、夏至、小暑、大暑秋季(8~10月)立秋、处暑、白露、秋分、寒露、霜降冬季(11~次年1月)立冬、小雪、大雪、冬至、小寒、大寒立:用作“四立”,特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、立夏、立秋、立冬。“立”是开始的意思,划分表现四季的开始,农业意义为“春种、夏长、秋收、冬藏”。分:用作“二分”,即春分、秋分的简称。
“分”即天职的意思,“二分”既表现是春或秋的中分点,又表现一天时间白昼、黑夜平分。至:用作“二至”,即夏至、冬至的简称。
“至”意为极、最,“二至”表现天文上夏、冬二季的极致。◆礼俗送别习俗:①时间:多在清晨或薄暮时分。②送别所在:多在水边、渡口、长亭之处(“故人西辞黄鹤楼,烟花三月下扬州”《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》)。
③送别方式:饮酒作别2019(“劝君更尽一杯酒”《送元二使安西》)。音乐相伴作别(“李白乘舟将欲行,忽闻岸上踏歌声”《赠汪伦》)。
折柳相送2019(“客舍青青柳色新”《送元二使安西》)。设帐送行。
春社日:古代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日,祭社公(土地神),祈求丰收。(“箫鼓追随春社近”《游山西村》七下)揖:拱手行礼。(“将军亚夫持兵揖曰”《周亚夫军细柳》八上)归:女子出嫁。(“女有归”《大道之行也》八下)朝:朝觐,古代宾礼之一。
为周代诸侯朝见天子的礼制。诸侯朝见天子,“春见曰朝,秋见曰觐”。(“皆朝于齐”《邹忌讽齐王纳谏》九下)跪:昔人席地而坐,坐时两膝着地,臀部落在脚跟上。
长跪则是把腰挺直,以表现敬意。(“长跪而谢之曰”《唐雎幸不辱命》九下)讳称:天子、太后、公卿王侯之死划分称:崩、薨、卒、百岁、千秋等。(“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”《出师表》九下)持节:古代使臣衔命出行,必执旄节以为凭证。
(“持节云中,何日遣冯唐”《江城子·密州出猎》九下)◆交通工具舟:古代水上交通工具。桨、榜、楫、橹、篙、帆都是行船的工具。
(“孤帆远影碧空尽”《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》、“行舟绿水前”《次北固山下》七上)马:古代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。(“脱鞍暂入酒家垆”《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》、“马作的卢飞快”《破阵子·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》九下)车:陆地上有轮子的运输工具。战国以前主要是用马驾。
乘,指一车四马。车厢叫舆,舆前部可以凭倚扶手的横木,叫轼。
(“改容式车”《周亚夫军细柳》八上)轿:也称轿子、舆,一种靠人扛或畜载而行,供人乘坐的交通工具。(“轿子已是到了门口”《范进中举》九上)◆地理长河:指黄河。
(“长河夕阳圆”《使至塞上》八上)河:古代指黄河。(“山河内外潼关路”《山坡羊·潼眷注古》九下)中原:又称中土、中州。狭义的指今河南省一带,广义的指黄河中下游地域或整个黄河流域。
(“然后可图中原也”《三顾茅庐》九上)四境、四海:四方疆界,四方疆域地域,引申为举国。(“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”《邹忌讽齐王纳谏》九下、“四海亦谬称其氏名”《送东阳马生序》九下)五岳:五台甫山的总称,即东岳泰山、西岳西岳、中岳嵩山、北岳恒山、南岳衡山。三秦:古代指关中地域。(“城阙辅三秦”《送杜少府之任蜀州》八下)阴阳:昔人以山北水南为阴,山南水北为阳。
(“阴阳割昏晓”《望岳》七下)◆官职卿:古代君对臣的爱称。朋侪、匹俦间也以“卿”为爱称。(“卿今当涂掌事”《孙权劝学》七下)博士:专掌经学教授的学官。
(“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”《孙权劝学》七下)尚书郎:尚书省的官。尚书省是古代朝廷中治理国家政事的机关。(“木兰不用尚书郎”《木兰诗》七下)逐臣:被贬谪的大臣。
这里指曾被贬到长沙的贾谊。(“宣室求贤访逐臣”《贾生》七下)都护:官名,汉代始置,唐代边疆设有多数护府,其主座称多数护。
这里指前线统帅。(“萧关逢候骑,都护在燕然”《使至塞上》八上)宗正:掌管皇族事务的官员。(“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”《周亚夫军细柳》八上)军门都尉:守卫军营的将官,职位低于将军。
(“军门都尉曰”《周亚夫军细柳》八上)候骑:卖力侦察、通信的骑兵。(“萧关逢候骑”《使至塞上》八上)古代官职变化免:免去官职。黜:废黜、贬退。谪:降职远调。
(“滕子京谪守巴陵郡”《岳阳楼记》九上)去:去职,被调离。(“去国怀乡,忧谗畏讥”《岳阳楼记》九上)罢:撤职、停职。迁:调动官职。包罗升级、降级宁静级转调三种情况。
升级叫升迁、迁授、迁叙;降级叫迁谪、左迁;平级转调叫转迁、迁调、迁官,去职后调回复职叫迁复。(“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”《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》七上)授:封给官职。拜:授给官职。擢:选拔,提拔。
除:免去旧职而任新职◆科举注: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,在乡、会、殿三试中一连获得第一名,被称为“连中三元”。◆特指、代称子规:即布谷鸟,又称“杜鹃”。(“杨花落尽子规啼”《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》七上)婵娟、玉兔:指月亮。
(“千里共婵娟”《水调歌头(明月几时有)》九上)骁腾:骏马的代称。(“骁腾有如此”《房兵曹胡马》)布衣:指平民黎民。
(“臣本布衣”《出师表》九下)黄发:指老人。旧说是长寿的象征。
(“黄发垂髫”《桃花源记》八下)垂髫:小孩。垂下的头发。(“黄发垂髫”《桃花源记》八下)白丁:平民。(“往来无白丁”《陋室铭》七下)鸿儒:博学的人。
(“谈笑有鸿儒”《陋室铭》七下)蛾眉:女子。(“苦将侬强派作蛾眉”《满江红(小住京华)》九上)弱子:幼儿,小孩。(“曾不若孀妻弱子”《愚公移山》八上)后代:子女,这里泛指小辈,包罗侄儿侄女。
(“与后代讲论文义”《咏雪》七上)相公:旧时对士人的尊称。(“莫说相公痴”《湖心亭看雪》九上)九重天:指天子。(“一封朝奏九重天”《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》九上)骚人:战国时屈原作《离骚》,因此称屈原或《楚辞》作者为“骚人”,后泛指文人。(“迁客骚人,多会于此”《岳阳楼记》九上)桑梓:家乡。
(“世先生同在桑梓”《范进中举》九上)鸿雁:书信。(“归雁洛阳边”《次北固山下》七上)历史:指史册。(“留取丹心照历史”《过零丁洋》九下)丝竹:音乐。
(“无丝竹之乱耳”《陋室铭》七下)牺牲: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。(“牺牲玉帛”《曹刿论战》九下)庙堂:朝廷。
(“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”《岳阳楼记》九上)狼烟:战事。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。
(“狼烟连三月”《春望》八上)干戈:战争。(“干戈零落四周星”《过零丁洋》九下)沙场:指战场。
(“沙场秋点兵”《破阵子·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》九下、“醉卧沙场君莫笑”《凉州词》◆称谓称字:昔人幼时命名,成年取字。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,对平辈或尊辈称字表现礼貌和尊敬。(“南阳刘子骥,高尚士也”《桃花源记》八下)称呼:号又叫别号、表号,由自己取定。一般只用于自称,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;对人称呼也是一种敬称。
(“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”《核舟记》八下)称谥号:古代王侯将相、高级仕宦、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呼叫谥号。(“陈康肃公善射”《卖油翁》七下)称官地: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谓。(“闻道龙标过五溪”《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》七上)用地名称人:如柳宗元(柳河东、柳柳州)、韩愈(韩昌黎)等。美称:男子美称,多附于字后。
(“虞山王毅叔远甫刻”《核舟记》八下)谦称:①表现谦逊的态度,用于自称。有愚、在下、臣、家、舍等。(“愚以为宫中之事”《出师表》九下)②古代帝王的自谦辞。有孤、寡人等。
(“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”《孙权劝学》七下)敬称:①对帝王的敬称。有上、天子、陛下等。(“欲报之于陛下也”《出师表》九下)②对诸侯儿子的敬称。
有令郎等。③称谓前面加“先”,表现已死,用于敬称职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。(“自云先世避秦时乱”《桃花源记》八下)④对尊父老和用于朋辈之间的敬称。有君、子、公、足下、夫子等。
(“尊君在不”《陈太丘与友期行》七上)⑤对品格高尚、智慧超群的人用“圣”来表敬称。如称孔子为圣人,称孟子为亚圣。厥后,“圣”多用于帝王,有圣上、圣驾等。⑥旧时对士人的尊称。
有相公、子等。◆年事的称谓襁褓:指未满周岁的婴儿。
孩提:指二三岁的儿童。垂髫:指三四岁至七八岁的儿童。泛指幼年。
(“黄发垂髫”《桃花源记》八下)始龀:刚刚换牙,指七八岁。(“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,始龀”《愚公移山》八上)总角:指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。
泛指童年。豆蔻:指女子十三四岁。及笄:古时女子年满十五岁,把头发绾起来,戴上簪子。束发:指男子十五岁。
加冠、弱冠: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,表现已经成人,因还未到达壮年,叫作弱冠。(“既加冠”《送东阳马生序》九下)而立:三十岁。(“三十而立”《〈论语〉十二章》七上)不惑:四十岁。
(“四十而不惑”《〈论语〉十二章》七上)知天命、半百:五十岁。(“五十而知天命”《〈论语〉十二章》七上)花甲、耳顺:六十岁。
(“六十而耳顺”《〈论语〉十二章》七上)古稀:七十岁。耄耋:指高寿、暮年。
耄指八十岁(一说九十岁),耋指七十岁(一说八十岁)。期颐(yí):一百岁。◆纪年法年号纪年法:从汉代起,古代的天子开始使用自己的年号纪年。
如《桃花源记》中的“晋太元中”中的“太元”是东晋孝武帝司马曜的年号;《湖心亭看雪》中的“崇祯五年十二月”,“崇祯”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。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: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。如《曹刿论战》中“十年春,齐师伐我”中的“十年”指的是“鲁庄公十年”。
干支纪年法:使用天干地支纪年。如《水调歌头(明月几时有)》中“丙辰中秋”中的“丙辰”指宋神宗熙宁九年。《己亥杂诗(其五)》中的“己亥”指清道光十九年。
十天干: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(wù)、己、庚、辛、壬(rén)、癸(ɡuǐ)。十二地支:子、丑、寅(yín)、卯(mǎo)、辰、巳(sì)、午、未、申、酉(yǒu)、戌(xū)、亥(hài)。十二生肖:子鼠、丑牛、寅虎、卯兔、辰龙、巳蛇、午马、未羊、申猴、酉鸡、戌狗、亥猪。
◆计量、计时、计功劳单元寻:古代长度单元。八尺(一说七尺)为一寻。
(“飞来山上千寻塔”《登飞来峰》七下)仞:长度单元,古代以七尺或者八尺为一仞。(“一片孤城万仞山”《凉州词》)豆:容量单元。(“一箪食,一豆羹”《鱼我所欲也》九下)石:古代的容量或者重量单元。
十斗为一石,一百二十斤为一石。(“一食或尽粟一石”《马说》八下)方:古代计量面积用语。
后面加上表现长度的数字或数量词,表现纵横若干长度。(“方七百里”《愚公移山》八上)钟:中国古代的一种计量容器,也被看成一种计量单元。(“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”《鱼我所欲也》九下)更:古代夜间的计时单元,一夜分为五更,每更约两小时。
(“是日更定矣”《湖心亭看雪》九上)转:是授予勋官时用来权衡功劳的单元,勋位每升一级叫一转,十二转为最高的勋级。(“策勋十二转”《木兰诗》七下)◆乐律折柳:指《折杨柳》,汉代乐府曲名,内容多叙离别之情。(“此夜曲中闻折柳”《春夜洛城闻笛》七下)后庭花:曲名,《玉树后庭花》的简称。
南朝陈亡国之君陈叔宝所作,后世多称之为亡国之音。(“隔江犹唱后庭花”《泊秦淮》七下)◆其他(1)汉字书法①六书:昔人分析汉字而归纳出来的六种类型,称为“六书”。
即指事、象形、形声、会意、转注、假借。②汉字的形体演变:甲骨文(商)→金文(西周、春秋)→大篆(战国)→小篆(秦朝)→隶书(汉朝)→楷、草、行书楷书特点:讲求用笔、笔画明白、结构方正。
行书特点:巨细相兼,疏密得体,浓淡相融。草书特点:气势领悟、错综变化、虚实相生。
(2)归类知识岁寒三友:松、竹、梅。花中四君子:梅、兰、竹、菊。
文人四友:琴、棋、书、画。文房四宝:笔、墨、纸、砚。三皇五帝:“三皇”指天皇、地皇、人皇或伏羲、女娲、神农;“五帝”指黄帝、颛顼、帝喾、尧、舜。
三纲五常:“三纲”指君为臣纲、父为子纲、夫为妻纲;“五常”指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。五谷:稻、黍、稷、麦、菽。五色:青、黄、赤、白、黑。
六艺:礼、乐、射、御、书、数。古代兄弟排行:伯、仲、叔、季。
中国四大书院:应天书院(河南商丘)、岳麓书院(湖南长沙)、白鹿洞书院(江西庐山)、嵩阳书院(河南登封)。
本文来源:welcome欢迎光临威尼斯-www.esktzc.com
多建在城郊或风景区,中国古代称别业、别馆,3 世纪,意大利山坡地带出现台阶式别墅。中国西晋出现别墅,如洛阳石崇的金谷别墅。此外,历代著名的...
多建在城郊或风景区,中国古代称别业、别馆,3 世纪,意大利山坡地带出现台阶式别墅。中国西晋出现别墅,如洛阳石崇的金谷别墅。此外,历代著名的...
多建在城郊或风景区,中国古代称别业、别馆,3 世纪,意大利山坡地带出现台阶式别墅。中国西晋出现别墅,如洛阳石崇的金谷别墅。此外,历代著名的...
多建在城郊或风景区,中国古代称别业、别馆,3 世纪,意大利山坡地带出现台阶式别墅。中国西晋出现别墅,如洛阳石崇的金谷别墅。此外,历代著名的...
Copyright © 2003-2023 www.esktzc.com. welcome欢迎光临威尼斯科技 版权所有 地址:山东省滨州市前锋区时德大楼7135号 ICP备90557475号-4